「每天都要寫文案,要怎麼寫出變化?」
「商品或主題就是那幾個呀,同樣的東西要怎麼寫,看起來才會有變化?!」
如果你正在經營Facebook粉絲頁、Line@社群,為了維持社群的熱度,應該會需要時常製作內容來發文。然而,商品的數量也都固定是那一些、主題也都有侷限,一開始還能有源源不絕的靈感可以使用,但長時間下來,再多的梗都有可能會用完,難免會有江郎才盡或是詞窮的煩惱。
事實上,在撰寫文案時,會需要運用一些策略來幫助自己構思,以避免自己陷在同一種思考模式之中,也可以幫助自己提升捕捉日常靈感的敏銳度,更能養成打破框架的思考習慣。
我經手過某個主題系列的Line@社群文案,每則文案的字數限制在100字以內,每天都必須挑選8樣商品來撰寫貼文,至今已持續9個多月。每樣商品的社群貼文,約略估算一下,目前應該已經寫了超過5次以上。換句話說,這表示同樣的事物,已經介紹過5次以上。重覆這麼多次的文案,如何能每次都保有新意呢?
其實要讓文案有變化,並不困難,只要你學會「切換不同的面向去思考」,寫出來的文案就能有變化!
在這裡跟你分享我的6個小秘訣!
1. 重新研究商品的特色,改變文案的切入角度
一項商品的特色,一定會包含很多面向,而且不單單只有商品本身的賣點,也可以把焦點延伸,往上追溯提到原料來源、繁複且嚴格把關的生產過程、取得的認證,或是說個動人的生產者故事。同時,也可以從使用者的角度再深入,聊一聊商品的使用方式和體驗心得。
當你加入這些商品特色的延伸元素之後,不僅能幫助你的商品文案更加生動,也能拉近人們與這項商品的距離感,增加對商品的認同感。
2. 將文案的溝通對象再細分
通常一項商品的使用對象可能是特定的某一大群人,但這些人在使用商品、看待商品的角度也可能會有細微的差異。因此你也能再往下細分,將原本既有的客群,再切分得細緻。針對不同特性的小族群,採用他們的角度來撰寫文案。
例如:以「料理食材包」這項商品為例,溝通的對象有可能是「單身的上班族,想要自己煮飯但又沒有時間到賣場採買」,也有可能是「想要快速完成一道料理的家庭主婦」。你可以從「有了料理食材包,家庭主婦煮菜更省時」的角度來描述,也可以從家庭成員獲得的好處來描述,亦即「家人晚餐肚子餓,能更快速吃到晚餐」。
3. 運用文案,設計不同的使用場景和心境
同樣的商品、同樣的消費者,也有可能會因為「場景」的改變,讓使用的出發點和情境都不同。因此在描述時,可以多發揮想像力,思考消費者在使用這項商品時的各種可能性,並融入在文案內,如此也能更貼近使用者的日常。
以UberEats的外送服務為例,假設有一位在科學園區上班的工程師,平日他使用UberEats的時機,可能是晚上下班後,懶得再開車、騎機車到店家買飯,也想避開下班塞車潮,所以直接用UberEats的app下訂食物送到家,當他到家之後也能多一點時間回家休息。
但如果是週五晚上呢?他使用UberEats訂餐,是因為擔心餐廳客滿或是人潮太多,不想排隊等候;也有另一個可能性,是正好最近有熱門的影集要完結篇了(例如:冰與火之歌XD),他想要在家一邊吃晚餐,一邊看電視或看電腦來追劇,這樣比在餐廳吃飯要來得輕鬆自在許多。
以上述「一位在科學園區上班的工程師,使用UberEats訂餐外送服務」的例子,單純這一個行為,還能延伸創造出上述3~5種場景!相信這個秘訣能讓你寫文案的動力再多活3~5天吧 :P
某些特定的商品很適合搭配天氣來寫文案,例如:食物、穿搭、美妝保養品等。或是,遇到特殊的天氣,也很適合作為素材,例如:季節轉換,大人或小孩都容易有鼻子過敏、皮膚過敏等症狀發生,此時,就可以結合相關的產品寫成文案。
每隔2~3天,我都會習慣到中央氣象局的網站查看「一週天氣預報」,參考天氣的概況,來構思有無合適作為文案的素材。另外,我也有加入「天氣即時預報」的Line@」(或是由Line輸入帳號@weather.taiwan),這是「非官方的民間氣象通報平台」,這裡提供的天氣資訊每天都會即時更新,而且圖文清爽生動。如果你也想掌握天氣概況,並且獲得更即時的天氣預報資訊,也推薦你訂閱天氣即時預報的Line@!(這不是業配XD)
如果你的商品或主題和「中醫養生」、「食養料理」、「小農食材」等相關主題,更可以搭配二十四節氣來發想文案!平均每個月都會出現2個節氣,這也是你可以善加利用的素材!
元旦、農曆新年、清明節、母親節、父親節、聖誕節…等,重要的節慶也不能錯過!平常都快沒梗用了,遇到好日子當然要拿來用一下:P 不過,這些重要的節日也時常會有相呼應的行銷促銷活動,因此你也需要依照行銷目的、促銷活動的目標來安排你的文案撰寫方向。
5. 結合時事或熱門話題
關注時事,幾乎是每個文案人和小編的職業病之一。因為,當你發想的時事梗,夠有創意時,常能引發大量分享,提高能見度,或是讓消費者會心一笑,加深消費者對品牌或商品的印象。
但也別忘了,千萬不要為了跟風時事梗,而硬湊出文案唷!和自己的品牌、商品沒有直接關係的熱門時事,通常我會捨棄不跟風。畢竟,社群文案最重要的目的之一,是要能維持消費者對品牌或商品印象的一致性,而不是突然神來一筆,說些突兀且不相干的話題,若操作得不好,反而可能會扣分。
6. 額外收集跟生活有關的小常識
一直圍繞著商品本身打轉寫文案,久了其實也會疲乏。這時候,可以從具有公信力的網站上,額外再收集一些與商品類似主題的生活實用小常識文章,簡短寫個摘要,附上短網址,做成一篇貼文。這些額外再收集的資訊,其實也可以變成另一則文案的靈感來源。
但也要注意,你所選用的資訊來源是正確的,也要適當加上引用來源,同時也要檢查這些網站是否為競品的官網,切記避免引用競品的網站哦!
沒有留言